当在群里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,群里就开锅了,大多数人反馈,现在程序员的工作太难找了,年龄大了压力大,大厂也不好混了等等。
真的是这样吗?程序员注定是要吃青春饭吗?我们来聊聊。
笔者并不否认这条新闻中的事实,而且这个事实也是个很为普遍的现象,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被清场的当下。
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样类似中年危机的情况,才能让自己不遇到这么惨状呢?分享几点我的看法。
年龄可能是劣势,但也可以是优势
程序员 35 岁是个坎,程序员吃的是青春饭
这句话在笔者刚开始工作时(十几年前)就很流行,而且对自己也造成了不少的焦虑情绪,担心有一天到了这个年龄,不知何去何从。
而现在笔者已经超过了这个年龄,反而一点也没有觉得程序员这个工作有什么压力,反而越来越有信心,精力也更充沛。
这是因为,随着年龄的增长,接触到的东西越多,积攒的经验也就越多。
之前再小的系统,实现起来都是要死要活的,不知如何是好。
经过多年的打磨,现在再复杂的项目,三下五除二,拆解地明明白白。如果人手够就并行开发,人手不够,就找最重要的开发,最后组合起来就好了。
另外,所长年龄增长,对程序的本质看的更深,能抓住重点,不像之前一样到处乱碰,过多的消耗没用必要的精力。
还有,年龄大了情绪更稳定,其实输出效率更高。这些完全是一般年轻人无法比拟的。
发展多维竞争力,很重要
任何职业都是有职业天花板的,程序员也一样。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分工很精细,任何职业都是分工中的一小部分。
这就是说,无论在一个职业或者领域里,付出多少精力,也只是片面的。离开这领域,就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样。
所以在职业生涯中,应该寻找机会发展自己的多维竞争力。
比如程序员可以向某个业务方向做扩展,或者了解管理,了解项目构建过程,学习写作等等,结合自己的优势,做其他维度中可能能更快的展开。
发展自己的其他维度的竞争力,是非常有利的。
举个例子,在我们的奥运会冠军之中,哪些人让人印象深刻?
大部分人会觉得的 李宁 和 郎平 的印象最为深刻,这是为什么呢?
不仅是因为他们是奥运冠军,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其他领域扩展了自己的竞争力,而不仅仅在体育比赛一个维度上。
而多维竞争力,会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机会,比如新闻中的程序员,如果持续打造了自己的公众号,就可以在上面宣传自己,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,扩展自己的受众,受众多了,机会自然就多了。
爱积累的人,运气不会差
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有限的不可重复利用的,随着年龄增长,时间会变少,这也是很多人焦虑的重要来源。
那么,在平时就要多积累,多总结,提炼出模式,让同一份时间可以不断地发挥作用。
新闻中的这个程序员,具有很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,将他们整合一下,就是很宝贵的资产,可以对别人提供帮助,也可以让自己拥有超越他人的认知高度。
不断地积累,让时间变成自己的优势。
从发展中看问题
对于遇到的障碍,需要从发展中看,而不是掉进去出不来,要知道,遇到一个锁着的门,那么要是一定没在锁孔里插着,纠结在锁前面,是打不开门的。
因为年龄大了,体力和精力势必受到影响,这是还要和年轻人去竞争靠体力,靠精力的工作岗位,这不是明摆着吃亏吗?
如果有了前面三点的认识,在加上现在这个知识变现的时代,哪怕找不到一线的工作,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做成课程,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,从而解决所谓的中年危机问题。
能更多的帮助到别人,自己的价值也就会更大。
总结
刚开始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,我以为是个段子,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会到如此地步呢?
如果是,那一定是他自己有很大的问题。
多积累,多开拓新的竞争优势,是很重要的事情,比如抽空学习一个编程技能,非常抗中年危机。
期望我们不会重蹈覆,从现在起为自己的未来助力,比心!